Local TV Program Highlights

March 2024

Title Summary

寄養中轉站
(經緯線, ViuTV)
Jul 16 2023

"寄養服務僧多粥少, 配對並不容易, 現時約十名兒童, 輪候一個一般寄養家庭; 有機構調查發現, 寄養家長出現老年化情況, 而未來三年, 更會有兩成家庭退出服務. 到底, 當寄養父母有甚麼苦與樂? 寄養兒童長大後有甚麼反思? 政府對寄養家庭的支援又是否足夠?"-- now 新聞website

電話響不停
(新聞透視, TVB)
Aug 5 2023

"低息借貸, 美容促銷, 大灣區睇樓, 手提電話時不時響起, 但大部分都是促銷來電. 有電話攔截程式分析數據, 發現香港用戶去年平均攔截149個促銷來電, 較四年前升近三成. 促銷電話究竟從何而來? 對市民造成多大滋擾? 政府早在2017年已經關注電話滋擾的問題, 並就規管人對人促銷電話進行公眾諮詢, 之後更草擬了立法框架. 但到了2022年, 當局又指規管會影響中小企營, 未有計劃進一步立法. 業界又是否仍然抗拒立法?" -- TVB website

February 2024

Title Summary

你chat咗GPT未?
(經緯線, ViuTV)
Jun 18 2023

"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ChatGPT去年年底推出, 兩個月後, 全球用戶人數便超過一億人. 輸入指令, 它可以寫信, 草擬文件, 計劃旅遊行程, 有老師利用它作為教學工具, 亦有音樂人用它協助作曲填詞; 功能這麼強大, 這個人工智能工具會否取代人類?" -- now 新聞website

板仔大翻身
(星期日檔案, TVB)
Jul 30 2023

"上世紀70年代,滑板曾經在香港風靡一時,但當時仍未有公共滑板場,公眾地方亦大多禁止「踩板」。有本地資深滑板玩家慨嘆當年只能夠在街頭滑行,用盡街上的障礙物練習花式,卻令大眾對「板仔」的印象停留在反叛、壞孩子的一面。2020東京奧運新增的滑板項目大受歡迎,滑板形象大翻身,本港再掀滑板潮,政府聲稱會積極推動發展。滑板最終會否發展成一項主流運動?本地滑板玩家對此情況又抱甚麼態度?-- TVB website.

January 2024

Title Summary

城市運動進奧運
(經緯線, ViuTV)
May 28 2023

"稱為'城市運動'的滑板, 運動攀登及霹靂舞, 先後被納入為奧運比賽項目, 這幾項運動的香港代表, 有沒有機會進軍明年巴黎奧運? 去年的施政報告, 特首說要推廣受青年歡迎的'城市運動', 究竟政府在這方面的資援又有多少?"-- now 新聞website

跨境生的去或留
(星期日檔案, TVB)
May 28 2023

"自二月初政府宣布與內地全面通關, 過去三年一直在深圳上網課的跨境學生, 陸續回港恢復上實體課. 「闊別」香港三年, 他們該如何重新適應跨境路途和校園生活? 多年來, 這群跨境學生穿梭兩地, 接受香港教育, 面對疫後內地與香港的變化, 以及升學就業的選擇, 又如何發揮「深港」人的身分, 在兩地生活發展?" -- TVB website

 

December 2023

Title Summary

失誤與刑事的距離
(經緯線, ViuTV)
May 14 2023

"面對醫療事故, 家屬除了傷痛, 漫長的追討之路, 亦帶來巨大折磨. 今年年初, 首次有公立醫院醫生因醫療失誤被控誤殺, 有病人家屬表示歡迎, 期望帶來正面影改變, 不過醫護界卻有極大反響. 究竟, 醫療失誤嚴重至甚麼程度, 涉事醫護人員才應被刑事檢控?"-- now 新聞website

看不見的愛情
(星期日檔案, TVB)
Apr 09 2023

"現代愛情往往以貌取人,追求外表亮麗的另一半算是一種本能;但有時候,愛情更需要用心感受。視障人士即使看不見伴侶的容貌,仍能用愛去克服缺陷,彼此守護、包容。他們的愛情世界和一般人有甚麼分別?又需要克服多少困難才能獲得幸福?" -- TVB website

November 2023

Title Summary

來自星星的你
(經緯線, ViuTV)
May 21 2023

"有人形容, 自閉症小朋友是'星星的孩子', 他們好像一顆小星星, 獨自閃爍,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跟他們溝通, 到底要坐多久飛船, 才可以順利降落在他們的星球, 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 now 新聞website

香港「電」後
(鏗鏘集, RTHK)
May 25 2023

"石油資源快將耗盡,世界各地正積極研發再生能源。而香港發展再生能源步伐相比之下緩慢,到底為何?研發再生能源是全球大勢所趨,香港亦具備發展風能及太陽能條件。但基於土地有限這先天因素,香港要大規模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看似困難,而在於有限度條件下,香港水塘興建太陽能發電成為解決方法。也有機構善用天台興建太陽能板為供電自給自足。科技日新月異,世界各地及中國也研發氫能發電,技術日漸成熟。與世界各地相比,香港發展再生能源步伐相對緩慢,究竟點解呢?而香港政府發展綠色運輸之時,為何仍未推動氫能發電之公共交通工具?縱使香港不少大學研究及開發氫能之應用,但香港在氫能發電及應用上仍在商討中,到底香港於再生能源上是滯後還是殿後?"-- RTHK website

October 2023

Title Summary

海洋塑化
(經緯線, ViuTV)
Apr 09 2023

"香港的海上垃圾, 七成都是塑膠和發泡膠物品, 根據最新研究報告, 香港部分海域的微塑膠濃度, 經已高出影響海洋生物的最高濃度, 有專家相信, 部分原因跟新冠疫情有關; 有國際海洋組織推算, 過去三年, 香港至少有一億個口罩流入海洋, 並碎化為微塑膠, 海水含大量微塑膠, 對人類有甚麼影響?"-- now 新聞website

綠綠無窮
(鏗鏘集, RTHK)
May 04 2023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最近發表了全球首個有關綠地暴露水平的研究,發現全球千多個城市的綠地覆蓋率和綠地暴露水平存在差異。研究以科學的方法量度不同地區市民接觸綠地的機會,發現雖然香港及新加坡的綠地覆蓋率達70%及84%,但綠地暴露水平僅為35%及55%。根據規劃署嘅資料顯示,本港的土地約65%是林地、灌叢和草地,包括部份郊野公園用地或自然保護區。政府推行綠化城市多年,使香港持續發展更綠化的環境,於2010在發展局工務科之下成立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協調各部門,制定不同層面的綠化,園境和樹木管理,究竟成效怎樣?" -- RTHK website

September 2023

Title Summary

低通脹之謎
(經緯線, ViuTV)
Jan 15 2023

"俄烏戰爭, 激發能源價格上漲, 新冠疫情亦打亂全球供應鏈, 引致環球通脹高企 ; 不過過去一年, 香港消費物價指數, 大部分時間維持百分之二以下, 屬於比較溫和, 香港市民卻覺得百物騰貴, 很多物品都漲價, 官方公布的通脹數字跟市民實際感受, 為何有如此大的落差?"-- now 新聞website

表演何處去
(鏗鏘集, RTHK)
May 18 2023

"今年施政報告制訂「十年文化藝術設施發展藍圖」,包括增加康文署旗下博物館數目至19間,增加表演場地座位數目約50%。要推動文藝發展,增加設施固然重要,但如何讓資源能惠及藝術工作者?表演藝術一直存在場地不足的問題,有劇團參與康文署的「場地伙伴計」,優先租用場地設施並獲得支助製作,亦有劇團自資建設劇場,上演全港首個長壽音樂劇。甚或未有資金開設工作室的劇團,也可參加香港藝術發展局自2018起推行「學校與藝團伙伴計劃」,配對中小學及藝團合作,學校借出課餘時的閑置空間給藝團工作,藝團撥出若干時段舉辦工作坊,加強藝術教育。要成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場地與人才同樣重要,文化政策應如何配合?" -- RTHK website

August 2023

Title Summary

旅客回來了
(經緯線, ViuTV)
Mar 26 2023

"上月初, 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 在旅遊景點和購物區, 一團又一團的旅客重現. 政府指旅遊業正慢慢復甦, 但業界則指多方面仍未復常, 包括人手短缺, 旅遊巴要維修等問題, 有旅館亦不敢只做旅客生意. 旅客陸續回來, 業界準備好了嗎?"-- now 新聞website

碳夠了嗎?
(鏗鏘集, RTHK)
Apr 20 2023

"氣候危機逼在眉睫,香港政府訂下2035年碳排放減半,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並制定一系列策略。除了推動ESG環境社會管治,政府亦將會重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為新的「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為減碳策略提供意見及推動各界合作。本港主要碳排放為發電,佔整體約七成,取代燃燒化石燃料發電的方式是最直接的解決方法,但節約能源及從源頭減碳更為重要。建築及樓宇消耗不少電力,新型商業大廈採用玻璃幕場及中央冷氣,但同時也是浪費電力的源頭。香港機場管理局亦公布於2050年年底前在香港國際機場達至淨零碳排放的策略,到2035年減少實際排放量一半,他們又有何方案實行零碳?碳排放令全球暖化﹑極端天氣加劇出現,要實現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政府企業各界通力合作之外,每位市民都應該為舒緩氣候危機出一分力,一起減碳!"-- RTHK website

July 2023

Title Summary

司機貴庚?
(經緯線, ViuTV)
Mar 05 2023

"業界指, 小巴, 的士司機工時長, 薪水低, 甚少新人入行, 一批年長職業司機在路上穿梭載客, 他們的心境是怎樣? 根據規定, 七十歲或以上的司機, 最長三年便要續牌一次, 並且需要醫生簽發'體格檢驗證明書', 有司機指申領證明書並不困難, 情況又是怎樣?"-- now 新聞website.

智在校園
(鏗鏘集, RTHK)
May 11 2023

"教育局在 2015 提出STEM教育,以增潤課程在學校間進行,近期加入藝術,Art的元素,成為STEAM教育。2022年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提出為教育增能,會在中小學以普及化、趣味化、多元化的方式,大力推動STEAM教育,為學生打好基礎,配合香港未來發展創科的大方向。STEAM教育是綜合數理科技藝等範疇的學習,以啟發學生科學及科創能力為重要,學校如何整體規劃和統籌STEAM教育呢? 在著重跨學科學習的前題下,教師資歷及人手問題,學校又如何應對呢?" -- RTHK website"

June 2023

Title Summary

港產片再起
(經緯線, ViuTV)
Apr 23 2023

"過去一年, 多齣港產片叫好又好座, 更有票房衝破一億元, 打破香港電影歷史紀錄; 有導演認為, 是因為防疫措施鬆綁而帶動票房, 亦因為近來的港產片題材貼地, 引發香港人共鳴. 這一股好氣勢, 是否代表港產片再起?"-- now 新聞website

科技創新
(大鳴大放, ViuTV)
Apr 28 2023

"政府銳意推動創新科技產業發展, 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有哪些配套需要跟上? 作為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的邱達根對此有何見解?"-- now 新聞website

May 2023

Title Summary

放閃父母
(經緯線, ViuTV)
Apr 02 2023

"小朋友從出生, 學爬學走, 牙牙學語, 在家中, 學校以及旅遊等生活片段, 不少父母都喜歡拿起手機照相, 拍片, 上載到社交平台與人分享, 近年更流行為子女開專頁, 公開他們的成長點滴; 父母這種'放閃'行為, 子女是否喜歡? 他們的私隱有否受到侵犯?"-- now 新聞website

醫學·人 : 梁家駒 (齒科法醫)
(醫生與你, RTHK)
Aug 23 2022

"社會上有不少可疑的死亡個案,到底齒科法醫怎樣憑着牙齒去確認死者的身份?憑着死者身上的牙印,齒科法醫又怎樣協助警方破案呢?今集「醫生與你」特別請來首位華人齒科法醫梁家駒親自講述參與嘉利大廈大火及南亞海嘯等重大事件的驗屍工作,並分享對生死的看法。" -- RTHK Website

April 2023

Title Summary

變出機遇
(鏗鏘集, RTHK)
Mar 10 2022

時代進步,社會工作形態亦隨生活步伐改變,網絡的流通,令生活節省不少時間,人與人之間相聚與外出時間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網上進行。隨著遙距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普及,無論學校學習模式、在家工作,甚至日常生活的飲食起居方式都完全改變了,人們在適應上有何困難?都市變遷,改變人們生活習慣,而網上教育,網購,網訂送餐行業,在新時代下,人人作出適應,期望變出新機遇-- RTHK Website

公共交通也綠色
(經緯線, ViuTV)
Aug 21 2022

"政府去年首次發表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目標在2050年前,完全淘汰汽油及柴油車輛。近月,有電動巴士及電動的士陸續投入服務,也有機構研發新綠色能源巴士,不過,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香港公共交通工具要達至零排放,仍然困難重重,原因是甚麼?"-- now 新聞website

March 2023

Title Summary

青年政策
(大鳴大放, ViuTV)
Jul 23 2022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選舉政綱中提出青年發展藍圖, 新任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長麥美娟將如何推動青年政策, 服務年輕人?" -- now 新聞website

文化傳承 : 非遺的傳承
(鏗鏘集, ViuTV)
Jul 07 2022

"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保護一個社群的文化遺產是每個地區的重要責任,群體需要保護和傳承具歷史價值的非遺,以促進認同感和延續性,並要教育市民欣賞及尊重文化多元,為面臨失傳的文化產業提供延續和再發展的資源,特區政府如何實踐公約精神,又有何長遠發展目標和藍圖。"-- RTHK website

February 2023

Title Summary

看不到的資產
(經緯線, ViuTV)
May 22 2022

"NFT成為近年熱捧的新型投資工具, 名人, 明星, 藝術家都推出NFT, 有些成交價高達幾千萬美元, 原因為何? NFT跟比特幣等加密貨幣都屬於虛擬資產, 隨著越來越多人參與投資, 相關罪案也大幅增加, 可以如何監管? "-- now 新聞website

走進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文化故宮, RTHK)
Jul 09 2022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於回歸25周年的重大日子開放, 博物館分為九個展廳, 除了展示九百多件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藏之外, 還有香港的藏品和不同多媒體的創作, 各個策展人解構展館特色, 遊古今, 歷無界, 傳揚中華千年文化." -- RTHK Website

January 2023

Title Summary

賽車 : 歐陽若曦
(我要做世一 ,ViuTV)
Feb 19 2022

"香港代表隊於「東京奧運」及殘奧創出佳績, 帶起一陣奧運及運動熱潮, 同時亦令一班香港運動員的注目度及受歡迎程度來個三級跳. 不過一場比賽的完結, 代表他們又要閉關迎戰下一個比賽與挑戰, 繼續向「世界第一」的目標努力!"--nowe.com

[日本鄰居 : 武打初體驗]
(哈囉好鄰居, RTHK)
Aug 5 2022

"大島田自少深受香港武打片影響, 是以Emily特意安排一場武術指導體驗課, 讓大島田認識當中的武打竅門. 原來武打動作差之毫釐, 繆以千里. 學會精心設計的動作掌握細緻的力道與反應後, 大島田跟Emily演出一場《大島救美》. 最後, 大島田多介紹幾個與中文不同意思的日文漢字." -- RTHK Website

December 2022

Title Summary

當學習遇上疫情
(經緯線,ViuTV)
Aug 7 2022

"過去兩年多,新冠疫情影響下,學生面對網課、停課、提早放暑假,除了學習進度,身心發展也大受影響;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他們的影響更大,減少了治療和訓練,家長可以怎樣幫助他們?" -- 新聞website.

新藝潮
(文化故宮, RTHK)
Aug 13 2022

"從香港自開埠以來, 有許多清宮舊藏物由香港藏家得以保存, 使香港與北京故宮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這些珍貴藝術品及收藏家的貢獻, 同時更奠定了香港的多元文化藝術的發展, 當今6位香港藝術家的展品融入傳統藝術原素, 與北京故宮文物對話. 香港故宮加入嶄新多媒體裝置, 古今互相配合的展示方式, 展示香港故宮的特色." -- RTHK Website

November 2022

Title Summary

[元宇宙]
(企劃未來 疫之蛻變,RTHK)
Jul 6 2022

"疫情經歷兩年多,很多行業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打擊,社會幾乎停擺,人們的生活都慢了下來,面對如此巨大的挑戰,不同行業從業者會如何應對?「元宇宙」、「NFT」都是這些年來的城中熱話,從以前只是一個概念,到近年不少大公司進行投資,而且在疫情期間,開始推出越來越多相關產品,人們終於可以一探甚麼是元宇宙,用家可以足不出戶,便可以返工、開會、娛樂等。今集探討一下傳統公司如何將元宇宙視為新一代發展機遇。" -- RTHK Website

升級與保育之間
(鏗鏘集, RTHK)
Jul 21 2022

"2021年,財政司司長公佈《財政預算案》,提及改善行山徑及郊野公園設施,並預留5億元改善郊野公園設施。其實早在2017年,漁農自然護理署已經委託顧問公司研究,希望提升香港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的康樂及教育潛力,改善現有設施。提升郊野公園各項設施的質素,一直是公眾樂見之事,但是郊野公園的具體改善措施是否都得到市民支持呢?在為郊野公園升級改造的同時,應該如何平衡管理、便利公眾使用、保育、可持續發展等多個方面呢?"-- RTHK website

October 2022

Title Summary

藥餘哪裡去?
(經緯線,ViuTV)
Jul 16 2022

家中過期藥物如需棄置, 大部分人會直接丟往垃圾桶或經馬桶沖走; 有研究分別發現, 本港堆填區滲液和河流水樣本部分藥物濃度超標, 或會導致抗藥性惡菌出現和影響生態. 不少外地政府早已設立回收機制, 收集家居廢舊藥物統一銷毀, 香港為何尚未起步?" -- now 新聞website

未來肉望 : 未來植物肉
(鏗鏘集, RTHK)
Jun 2 2022

"氣候暖化危機日益嚴重,消費者開始關注食品生產所帶來之碳足印,掀起未來食物尤其是植物肉之風潮。有本港初創公司投資研究,以植物蛋白質加工而成的植物豬肉產品,或以動物細胞製成培植肉,希望減少全球環境資源消耗;香港理工大學成立「未來食品研究院」,專注研究食品科學,目標設立一個可持續的糧食系統。大眾對食物的選擇,關乎全人類的未來,市民會否因此改變肉食習慣?"-- RTHK website

September 2022

Title Summary

回首歸來廿五年說民生
(經緯線,ViuTV)
Jul 3 2022

"回歸廿五年, 經歷九千多個日與夜, 香港人的生活有甚麼變化? 當年強調五十年不變, '馬照跑, 舞照跳'的歌舞昇平, 今天的香港展現怎樣的本色?" -- now 新聞website

舊舖新潮 : 傳統店舖新潮流
(鏗鏘集, RTHK)
Jun 16 2022

"當人人都說香港的商場只剩下連鎖店的時候,但在街頭巷尾,卻仍然有堅守傳統的店舖,他們為了迎合新潮流,都作出了一些改變,而接手的第二代,也用一些新形式、甚至新風格去推廣或售賣商品,甚至擴展其他相關的業務,力圖在新潮流當中延續舊有的傳統。這些店舖售買的東西,除了為香港的商品添上了自己的特色,也引證了香港百多年的發展和歷史。" -- RTHK website

August 2022

Title Summary

果欄大轉身
(鏗鏘集, RTHK)
Apr 21 2022

港政府推出了油尖旺區的重建計劃,當中包括果欄的重建,但建議一出,便引起了商戶強烈的反應,究竟這個計劃對果欄的商戶有什麼影響?未來的果欄會有怎樣的新氣象? -- RTHK Website

工傷
(新聞透視, TVB)
Feb 12 2022

"過去五年,香港平均每年發生約10000宗工業意外,共奪去逾百生命。《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及《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是香港主要規管職業安全的條例,條例生效以後,當局曾於1994年提出修訂。雖然工業意外宗數持續下降,但死亡個案數字未有減少。關注勞工權益的團體批評,現時導致嚴重傷害的工傷案例罰則過輕,以致未有足夠阻嚇力。勞工處主動提出修例,提高罰則是否對症下藥?如何才能有效保障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及健康?" -- TVB website

Jul 2022

Title Summary

漁何是好?
(鏗鏘集, RTHK)
Apr 28 2022

自2013年起本港水域禁止拖網捕漁,以及南海漁獲日漸減少,本港捕撈漁業經營環境日差;政府推出漁業持續發展基金,並於東龍洲魚類養殖區設立現代化海產養殖示範場,協助傳統漁民向可持續之方式轉型,同時透過優質養魚場計劃推廣本地魚產品;本地亦有魚排養殖戶,發展新派之養殖及經營模式,例如兼養珍珠貝等;面對全球漁業由捕撈轉至養殖之大趨勢,本地漁民可否找到生存之道? -- RTHK Website

遊戲人間
(星期日檔案, TVB)
May 29 2022

"任何年齡,任何性別,任何種族,人人都需要輕鬆一下。世界衛生組織指,5至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平均應該每天進行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但在香港不到一半年輕人,達到建議的最低活動量,傳統遊戲可能太死板,未必人人適合,有些新穎而有趣的遊戲可能令更多人願意多動一動,獲得不一樣的樂趣。" -- TVB website

Jun 2022

Title Summary

他們的交響夢
(星期日檔案, TVB)
Jan 16 2022

"對於一般基層家庭,學習音樂、擁有自己的樂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既是基層又是殘疾的人,音樂更是遙不可及。有人經歷意外截肢,人到中年才認識小提琴,卻讓他重拾生命的意義;有自閉症和輕度智障的雙生兒,從小擁有過人的音樂天賦,直到加入本港知名的青少年弦樂團,登上與歌星合奏的音樂會,會是一個怎樣的體驗,成就他們的交響夢?" -- TVB website

冰之驕子
(星期日檔案, TVB)
Jan 30 2022

"港隊連續六屆取得冬季奧運入場券,今屆北京冬奧有三名港將入圍,是歷屆最多,港隊短道速滑代表朱定文,將會首次踏上冬奧舞台。冰上運動在香港未算普及,本地運動員面對甚麼局限和挑戰?政府對冰上運動的支援是否足夠?" -- TVB website

May 2022

Title Summary

傳承
(經緯線, ViuTV)
Feb 13 2022

"手造粵劇頭飾買少見少, 精細的手工能賦予頭飾生命力, 惟正式的頭飾師傅全港僅餘數位, 願意入行的人寥寥可數. 同樣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大埔林村, 一群村民致力延續舞麒麟這項傳統表演藝術. 香港有四百八十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傳承上面對怎樣的挑戰?"-- now 新聞website

留法三劍客 : 趙無極
(呼吸美學 第二季, RTHK)
Nov 23 2021

"【討論:留法三劍俠-趙無極】: 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三位大師級畫家,被合稱為「留法三劍客」。他們同樣師承林風眠,並先後留學法國,三人的創作路途或有重疊,也偶有岔路,但對於融合中西藝術,各人自有一套。本集以趙無極(1920-2013)為核心,探討他到達巴黎後的藝術探索,輔以專家導賞,從作品看懂畫家風格,從風格轉變理解趙無極的人生高低,感悟他的精神哲學。"--RTHK Website

Apr 2022

Title Summary

巧手
(星期日檔案, TVB)
Sep 26 2021

"「手」, 你我都擁有, 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全都依靠它. 有沒有想過, 一雙滿布皺紋的手, 仍可以手執針線? 一雙傷痕纍纍的手, 能賦予每一雙皮鞋意義? 一雙不靈活、不健全的手, 可以造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 縱然每雙手的外型、才華、能力不一, 憑一「手」之手為社區傳遞溫暖. 一雙手力量, 可能超越你的想像. 你又會用這雙手做甚麼?"-- TVB website.

再工業化
(新聞透視, TVB)
Sep 11 2021

"政府自2016年開始推出多項措施, 投資過百億元, 協助傳統行業以科技升級改造, 以及發展高產值行業. 5年後的今天, 無論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或工人佔本地總就業人口依然不變, 其實政府一直提倡的「再工業化」 概念, 究竟為香港工業帶甚麼改變? 香港企業在回應工業4.0的大勢時, 又面對甚麼問題呢?"-- TVB website.

March 2022

Title Summary

安老不安
(新聞透視, TVB)
Oct 09 2021

"本港人口持續高齡化, 現時65歲以上長者人口約132萬人, 根據最新香港人口推算, 至2039年長者人口將增至252萬人, 即每3名港人將有一位是長者. 本港興建一間非牟利的安老院, 至少要花上十幾年時間, 當中遇到甚麼困難? 但困擾多年的人手短缺問題一直未解決. 政府在2012年推行安老業資歷架構, 提供晉升階梯, 為何仍然行不通呢? 為紓緩人手短缺, 政府容許部分私營安老院舍輸入外勞, 情況是否有所改善呢?"-- TVB website

誰來照顧照顧者
(經緯線, ViuTV)
Jul 04 2021

"為了讓老伴及父母在家中安享晚年, 不少伴侶或子女擔當照顧者. 照顧者工作繁多, 要處理家務, 亦要貼身照料家人及兼顧他們的情緒. 在漫長的照顧工作中, 他們承受不少壓力, 甚至忽略自己的需要. 付出時間及心力去照顧家人時, 他們有沒有好好照顧自己?"-- now 新聞website

February 2022

Title Summary

海濱的規劃
(鏗鏘集, RTHK)
Oct 31 2021

"維多利亞港一直是香港市民共同擁有的寶貴資產, 唯八十年代配合經濟發展大興土木, 每每填海造地, 維港越縮越窄, 及後《保護海港條例》通過, 香港及九龍終有一條固定的海岸線, 政府亦對維港海濱開始進行優化規劃, 海濱事務委員會一直與發展局合作, 推動維港海濱發展, 以「先駁通再優化」的政策加快開放空間的速度, 究竟維港海濱最新發展有什麽機遇? 又面對怎樣的困難?"-- RTHK website

他們的書店夢
(經緯線, ViuTV)
Nov 14 2021

"近年不少小書店逆市開業, 為這個城市增添閱讀氣息. 有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經營樓上書店, 面對有限的資源和租金壓力, 仍想為讀者提供閱讀的綠洲. 也有重視生命教育的書店經理, 舉辦創意的繪本閱讀活動, 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在追尋書店夢的過程中, 他們面對怎樣的掙扎?"-- now 新聞website.

"Title on now 新聞 : 小書店越開越多 逆市經營有笑有淚 - 近年不少小書店逆市開業, 為這個城市增添閱讀氣息. 三位二十歲左右的女孩第一次創業, 在油麻地的商業大廈開了一間小書店. 書店店主Joyce: '我們的書店和其他書店不同, 其他書店的中央會有類似書堆, 書島這樣的東西, 比較多書, 我們經常都被人說我們很少書. 開書店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希望大家在資訊爆炸的時刻, 找到一個地方喘息, 所以我們閒置了很多位置, 讓人閱讀和休息.' 空間有限, 選書就要多花心思, 這裏專門售賣文學, 哲學, 歷史相關的書籍. 書店店主Sherry: '我認為書店是尋寶的歷程, 就算這裡空間有限, 也可以尋找到你的寶, 譬如這個分類是放置一些台灣作家的書籍, 那個分類是放置某一類思想的學者的著作, 我們就會整理在一起, 但我們不會攤開來, 告訴你這裡就是甚麼分類, 我們希望讀者自己發現.' 書店同時售賣二手書, 其中一位店主阿翹有時要外出收集書籍. 書店店主阿翹: '今天我們來這裡收集書籍, 一次就收集十箱書籍.' 收集, 搬運都由她們一手包辦. 阿翹: '搬運暫時靠自己和兼職職員, 很難特別請人幫忙搬運, 因為運輸的成本由電召貨車時已經開始計算, 如果再請人搬, 成本未必可以靠賣書抵消. 這批書會比較多塵埃, 我們會有人在旁邊進行清潔, 遞給另一人去標示書價和分類.' 人手, 資源有限, 激發創意和心思, 阿翹覺得這些是小書店的特色. 阿翹: '我覺得獨立書店有趣的是, 店主和店員每人出的一分力都可以塑造這間書店的形象, 大家會比較記得這件事.' 這些新開的小書店各有特色, 帶給讀者另類的閱讀選擇, 他們有甚麼經營之道, 如何在市道不景下掙扎求存, 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now 新聞website

January 2022

Title Summary

藝術有價?
(鏗鏘集, RTHK)
Aug 22 2021

"香港和紐約、倫敦並列為全球三大藝術品拍賣中心,加上西九文化區的配套,而且香港文化中西合璧,兼容性強,更擁有成熟的商業基礎,香港的年青藝術家能否藉此優勢來建立獨一無二的藝術平台?未來幾年,香港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會否被亞洲其他城市取代?香港藝術的軟實力,足以穩住香港的國際藝術品中心地位嗎?"-- RTHK website

銀齡選手上場吧!
(經緯線, ViuTV)
Sep 19 2021

"年齡無阻運動愛好者延續年輕時的興趣, 參與體育比賽亦非年輕人的專利. 世界各地過去一直有舉辦不同的 '先進'運動賽事, 讓三十過後的健兒, 按年齡組別競技. 究竟是甚麼原因, 驅使香港一班已達銀齡的長者, 熱衷上場作賽?" -- now 新聞website

December 2021

Title Summary

求神保佑神功戲
(鏗鏘集, RTHK)
Aug 1 2021

"疫情下, 傳統的神功戲完全停頓, 業界的員工紛紛失業或轉行, 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公開呼籲政府協助幫忙, 粵戲作為香港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神功戲扮演着維持粵劇界運作的重要支柱, 但城市的發展, 時代的轉變, 引致神功戲面對種種的困難, 究竟業界又可以怎樣面對這種困境呢?"-- RTHK website.

跨越鴻溝
(經緯線, ViuTV)
Oct 31 2021

"疫情之下, 資訊科技的應用, 滲透生活各個層面. 香港每三名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 就有兩人擁有智能手機, 不過餘下三分一沒有智能手機的長者, 生活於數碼時代, 會遇到甚麼困難? 怎樣才能協助他們跨越數碼鴻溝?"-- now 新聞website.

November 2021

Title Summary

不幸是我?
(鏗鏘集, RTHK)
Jul 5 2021

"患上難以根治的罕見末期腦瘤,對於三十而立的年輕人而言,生命可能突然倒數、人生規劃戛然而止,可謂是他們面對的最大難關。《鏗鏘集》由2020年開始,追蹤兩位年輕末期腦癌病人「媽咪麵」麵仔和阿巧,透過拍攝他們尋醫問藥的起伏,記錄他們在「不幸」之中,如何從中收穫屬於自己的一份「幸運」。"---- RTHK Website

蜂人蜜語
(經緯線, ViuTV)
Oct 17 2021

"作為全球三分之一農作物的授粉專員, 蜜蜂對人類的影響至關重要. 香港都有不少人飼養本地中華蜂, 他們養蜂的原因和目的不盡相同, 但同樣在與蜜蜂的相處過程中, 進一步認識大自然. 今集經緯線, 我們透過蜜蜂, 談一點知識, 談一點保育, 談一點與大自然的故事."--now 新聞website

October 2021

Title Summary

三無大廈
(鏗鏘集, RTHK)
May 3 2021

「三無大廈」是指沒有業主立案法團、沒有任何居民組織及沒有管理公司的大廈。一場新冠肺炎,令人關注舊樓的管理問題,甚至對公眾衛生造成的威脅。現時全港大約有五千幢三無大廈,當中不少欠缺維修而又有大量劏房,部份樓齡更是五十年或以上,政府要業主改善大廈問題,又面對什麼困難呢?政府於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公布,撥款十億元,資助超過三千幢樓宇進行渠管維修或提升工程,到底是否有幫助呢? -- RTHK Website

網絡新世代
(經緯線, ViuTV)
Aug 22 2021

"網絡掀起一股新熱潮,多個以創作網絡短片的團隊崛起,製作短短數分鐘的影片,上載到網絡平台,提供另類娛樂。隨著網絡潮流,加入本土元素,他們的作品令不少港人產生共鳴。面對網絡生態的轉變,他們不斷尋求突破,爭取網絡上的曝光。"-- now 新聞website

September 2021

Title Summary

市民當入樽
(鏗鏘集, RTHK)
Jun 21 2021

"多年來,香港一直希望提升回收率,減少堆填區的負荷.可是,2019年的整體回收量是十年新低. 環保署以往依賴三色桶做回收,但曾經有傳媒揭發有外判清潔工人擅自將回收物品棄置,到底現時三色桶的回收成效有沒有改善? 在2021年,政府大約投放了2.5億,在全港十八區推行22個回收便利點,希望支援公眾實踐減廢回收;同時,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已完成公眾諮詢,環保署建議向塑膠樽裝飲料供應商按產品大小徵費,最快在2024年執行.多項的新的政策是否有助提升回收率?環保署背後又有什麼新思維?"--RTHK Website

串流不息
(星期日檔案, TVB)
May 16 2021

”俗稱「聽歌app」的音樂串流平台近年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精神食糧. 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今年三月發表年度全球唱片市場報告顯示, 2020年度全球唱片市場總收入為216億美元, 其中串流音樂平台總收入有19.9%增長, 佔市場62.1%總收入.  疫情下, 令這些平台更受歡迎, 樂迷聽歌習慣有何演變? 不少音樂人轉型到串流平台推出單曲, 加速實體唱片業式微, 同時湧現一批獨立音樂人透過平台發布歌曲, 他們能否賴以維生?"--TVB Website

August 2021

Title Summary

英倫香港人
(經緯線, ViuTV)
Jul 18 2021

"由年初開始, 英國容許BNO持有人申請居留. 過去半年, 最少有三萬幾人申請. 他們為何選擇移民? 初到英國遇到困難又如何克服? 今集《經緯線》, 在香港及英國兩地拍攝, 跟進報道移民家庭過去幾個月的心路歷程."-- now 新聞website”

我在線上唱歌
(鏗鏘集, RTHK)
May 24 2021

"經歷一年多的疫情,缺少了街頭表演及商場演出,獨立音樂人在網上建立新王國。看似沒有界限,宣傳卻絕不容易。busking公司扭盡六壬,在網上協助一眾有心人唱出好歌聲,希望在網上尋回音樂會帶來互動的興奮感。"-- RTHK website

July 2021

Title Summary

舊衣的餘生
(經緯線, ViuTV)
May 16 2021

"香港每年廢置上十萬噸紡織廢料, 當中一半為衣物. 疫情反覆令衣物出口困難, 直至近月疫情緩和, 一些舊衣回收服務恢復, 部分回收箱塞滿市民換季棄置的舊衣. 從源頭減廢, 重用被棄置衣服, 在香港有多普及? 有本地工廠把衣物重造成製衣原材料, 遇到甚麼困難?"-- now 新聞website

劏房怎規管
(經緯線, ViuTV)
May 23 2021

政府委任的劏房工作小組三月發表報告, 建議一系列針對劏房的租務管制措施, 預料今年內立法. 方案提出限制加租幅度, 並為租客提供四年租住權保障. 有基層住戶擔心, 方案下的租金管制形同虛設, 至於業主則不滿續約安排削弱他們的權益."-- now 新聞website

June 2021

Title Summary

帶著貨開直播
(星期日檔案 , TVB)
Feb 7 2021

"疫情加速網購消費發展, 網紅直播的銷售形式更成為內地消費新常態, 去年「雙十一」期間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在十二小時內, 有多個直播平台錄得過億成交額. 這股熱潮也正席捲全球, 在香港有傳統零售商認為直播帶貨大有「錢」途, 紛紛加入戰團, 培訓前線員工成為網上主播, 發展線上推銷. 柴米油鹽醬醋茶, 通通都可以一邊看直播一邊送到府上. 不過, 這種新興便利的消費模式暗藏風險, 消費者該如何提防? 商家又應怎樣把關, 以免觸犯法紀?"-- TVB website

 

May 2021

Title Summary

深度香港
(新聞透視, TVB)
Jan 25 2020

"一場政治風波,間接將本地旅遊業拖進寒冬。旅發局公布上年的訪港旅客數字,按年下跌一成四。業界早年已有聲音,指本地旅遊發展過分單一,側重內地市場和消費旅遊模式,希望尋求其他發展方向。政府在二零一七年公布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提到發展文化、古蹟、綠色旅遊等。香港的多元旅遊發展如何呢?「購物天堂」根深柢固的形象,又可否在這個寒冬尋求突破,把握機會改革,化危為機呢?" – TVB website.

新選舉制度
(大鳴大放, ViuTV)
Apr 10 2021

""全國人大常委全票通過新選舉制度, 新增選舉委員會立法會議席至40席, 功能團體議席減至30席, 地區直選減至20席. 有關選舉制度改變將對建制派有何影響, 本港未來政壇有何改變,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解釋一下. "--now 新聞website. "Title on now 新聞: 吳秋北: 勞工界議席無減少已是萬幸 -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接受大鳴大放專訪時指, 勞工界在選委會及立法會議席無減少已經是萬幸, 又指新增多個界別有助互相制衡, 達至均衡參與. 吳秋北: '在我們的層面而言, 有更多界別加入, 而我們沒有被擠壓, 已經是萬幸, 但我認為要均衡. 勞工界別需要一定數量席位, 就不能爭取其他界別支持, 其他界別出選也要爭取勞工界支持, 是互相制衡, 勞工界別肯定要站在勞工基層, 利益的立場之上.'"-- now 新聞website

April 2021

Title Summary

香港種植
(新聞透視, TVB)
Dec 26 2020

"「本地生產」、「農墟」、「農青」,近年越來越多人投身農業發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症,亦意外引發市民對糧食和本地生產的反思。2018年香港有超過四千公頃農地,當中超過八成已荒廢,而本地生產的蔬菜,在過去二十年,自給率由百分之十,下跌到百分之1.8。要提升本地菜的產量,有人提倡都市農業,放眼大廈天台的種植空間。都市農業面對土地問題,會否是另一個方向去增加本地生產?"-- TVB website

資訊門常開?
(經緯線, ViuTV)
Mar 14 2021

"車牌、公司註冊等公眾登記冊, 一直是不同專業範疇人士常用的調查工具, 其中牽涉的私隱隱憂, 令政府近年逐漸收緊查冊的申請用途. 另一方面, 市民引用公開資料守則索取政府資料時卻屢被拒絕. 究竟政府的資訊大門有多開放? 個人私隱與公眾利益又如何平衡?"-- now 新聞website

March 2021

Title Summary

再見報紙檔
(星期日檔案, TVB)
Dec 13 2020

"香港首個報紙檔原來在 100 年前已經出現,行人道上一檔檔寂寂無名、毫不起眼的報紙檔一直默默陪伴香港成長。高峰時期,遍布香港報紙檔有逾千個,但隨著資訊科技發達,越來越少人買報紙,報販的經營越見困難,近年全港報檔數量只剩下 300 多檔。而報販牌照多年未有更新,規定只可以售賣紙巾、糖果、電池等 12 種指定物品,在新冠肺炎夾擊下,報販會有甚麼出路?"—TVB website

Quit U就是任性?
(經緯線, ViuTV)
Feb 14 2021

"本港每年有超過一千名大學生退學,人數逐年增加。有人覺得,Quit U等於浪費時間及學費,但不少曾經退學後,重考文憑試再入大學的學生說,他們只為追求更好的學位,更接近自己的理想。別人眼中的任性,他們認為是堅持。他們是怎樣走過這段不被理解的路" -- now 新聞website

February 2021

Title Summary

大灣區青年 ; 長者乘車優惠
(大鳴大放, ViuTV)
Jan 17 2021

"政府明年將擴大長者2月乘車優惠, 由65歲降至60歲, 長者需使用個人不達通才可享有優惠. 政府擴大優惠, 有何方法防範濫用? 長者乘車優惠涉及的公帑是否用得其所? "--"Title on now 新聞: 羅致光: 兩元乘車優惠未來或加價 -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本台節目 '大鳴大放'中指, 隨著通脹及公共交通加價, 日後可能不再是兩元乘車優惠, 或會加價成為 '三元優惠', 以減低公共財政負擔. 政府預料明年首季起, 擴展兩元乘車優惠至60至64歲人士, 今年第三季開始接受申請.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本台節目 '大鳴大放' 指, 未來會考慮 '加價', 將2元優惠價提升到3元不等, 以減公共財政負擔. 羅致光: '未來每5年都要檢討2元的基價, 可能到時候要2元2毫或者2元半, 甚至增至3元, 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到通脹, 特別是與票價的增幅看齊.' 至於政府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發放每月一萬元津貼, 資助企業聘請本地畢業生, 名額2千個. 羅致光指計劃推出至今, 已有近400間企業主動聯繫勞工處, 計劃有一定吸引力. 羅致光: '你住在灣仔, 你就不要去銅鑼灣上班, 實際上一小時生活圈基本上很近, 由柴灣去天水圍, 分分鐘比西九去廣州更久. 你困死在一個地方, 機會就只有那麼多, 所以如何配合年輕人的需要呢? 就真的要用九牛二虎之力, 有些做不起就真的做不起.' 羅致光指若果反應熱烈, 不排除會增加名額."-- now 新聞website.

香港工業傳奇 : 工不可沒
( [特輯] , ViuTV)
Nov 29 2020

"早於十九世紀, 香港已有外商發展大型工業, 亦有不少家庭式手作業生產生活用品. 香港工業於二十世紀初萌芽, 一些低技術的輕工業湧現. 戰後香港由轉口經濟體蛻變成為出口導向的工業經濟體, 出口量名列世界前茅. 香港工業於1970年代進入全盛期, 「香港製造」成為國際認可的品牌, 更帶動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改善. 近年香港再次迎來產業結構調整, 雖然大量工廠北移, 但香港作為決策、設計和推廣的基地依然未變, 並正探索高新技術和創意產業的新路向."--ViuTV Website.

January 2021

Title Summary

降落了
(經緯線, ViuTV)
Dec 13 2020

"國泰航空十月宣布裁減五千三百名駐港員工, 相當於縮減本地約兩成人手, 並結束旗下的國泰港龍, 令這個三十五年的品牌成為歷史. '經緯線'跟進了數位被遣散的職員, 看看他們在失業率高企下怎樣轉身. 港龍的資深機師和空姐回望在職歲月, 最觸動的是哪些片段?" -- now 新聞website

保育何價?
(新聞透視, TVB)
Oct 31 2020

"一條行車天橋貫穿油麻地多層停車場, 有人認為設計特別, 應考慮保育而不是直接拆卸. 但有人質疑, 特色設計源於意外, 沒有保留價值, 決定一棟樓宇的去留有甚麼考慮? 近年來, 政府積極推動活化項目, 希望計劃能自負盈虧, 場地租金是否能承擔舊樓宇的龐大開支呢? 入不敷支又可以怎樣解決呢?"-- TVB website"

香港製造
(新聞透視, TVB)
May 9 2020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外科口罩和廁紙等主要依靠內地供應的物資,曾經供應不穩,以致出現大規模搶購,工業界想在本地生產卻發現困難重重。香港是否需要重新發展工業?港府2015年開始推動再工業化,但至今五年,本港工廠的數目、規模和gdp等不升反跌。政府投放大量資源為何仍然成效不彰?如何重建「香港製造」這個品牌?"-- TVB website